为什么每次投标都很难中,投标中真的有后台么?
来源:www.0871biaoshu.com | 更新时间:2022/9/16 16:12:23
“投标中真的有后台吗?”
当然有,让甲方将工程交给一个完全不熟悉的企业,太难。
但所谓的“后台”真的只有一个吗?
也不尽然,这些年在行业内见过“煮熟的鸭子飞了”的案例也不少,也帮助过一些企业盲投成功。
所以,次次投标不中,不仅仅是所谓的“后台”原因,还是要看公司的具体实力、与跟项目的匹配程度以及报价的水平。
水至清则无鱼,但项目还是要找的。投标企业要想在层层绞杀中破局,首先要做的就是选好项目。对于明显存在意向供应商的标,尽量避开,避免资源浪费。
企业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对一个标进行大致判断:
1. 对招标文件进行分析
虽然在购买标书前我们不能知道项目的全部细节,但通过招标文件可以分析一二。
有些标书购买制作的周期很短,除非提前准备,否则只能加班加点勉强完成。这种一般都是和供应商提前通过气的。
项目的评分标准和招标参数也是重中之重,控标基本都是在这些地方下手,如果招标文件中有明显很奇葩的要求,或扎眼的参数,大概率也是沟通过的。
如果分析发现中标的希望渺茫,那就不要白费时间精力去给别人陪跑了。
2. 从招标方入手
一场招投标活动要说其中一点运作都没有,基本不可能。有些招标方已经有固定合作的一家或几家供应商,他们的项目控标甚至内定的可能性就比较大。
还有一些招标方并没有合作稳定的供应商,他们的服务方不固定,这类招标方的项目就可以去试一试,只要拿出的条件够优越,还是很有希望的。
过去我们很难对招标机构进行分析,也没办法排除一些潜在的竞争对手,但随着科技赋能数据,越来越多工具可以为我们揭示一些原本不为人知的关系网络。
招标方发布的历史项目、合作的中标企业和代理机构、与特定机构的合作次数,这些都不再是无迹可寻。利用合适的工具,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这些信息。
二、 对于不同项目应如何处理?
在对项目进行充分分析后,企业对项目形成大致的判断,在此基础上,根据中标可能的不同,应当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:
1. 对内定概率大,己方没有优势的项目
这类项目往往招标方和服务商已经有了合作意向,企业无法给出有竞争力的条件时,没有必要强行入场。
2. 对于有内定可能,但己方有优势的项目
如果分析下来认为还有机会冲一冲,就应当对招标文件中的要求进行认真研读,制定投标策略。
这种时候要特别注意,对标书中不合规的条款一定要提出质疑,尽量减少削弱性控标带来的影响。
对于有优势的方面尽量放大优势,想办法正偏离获得加分。
除了扩大优势,还需要注意标书的格式等小问题,虽然这些方面很琐碎,但稍有不慎因此废标的也不在少数,曾经有评审专家明确表示,如果一场竞标参与人太多,首当其冲被废标的就是标书制作有问题的。
面对激烈的竞争,我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,才能做到无懈可击。